在當今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時代,消費后再生面料正逐漸成為時尚界和環保領域的熱門話題。這種創新的面料不僅為我們的環境帶來了積極的影響,還為時尚和制造業開辟了新的可能性。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消費后再生面料~~~
1消費前 vs 消費后
消費前和消費后的區別
Post-Consumer和Pre-Consumer是GRS標準里的2個類。
Pre-consumer,消費前是指未經過終端消費者消費使用過的產品,其纖維來自紡織品廢料經過物理法回收而制成的再生環保纖維,原料的粘度和普通原油里提練出來纖維最接近,韌性較好。
Post-Consumer消費后是指經過終端消費者使用過的產品,其纖維來自是從廢棄的紡織品、廢棄的礦泉水瓶子和廢棄海洋漁網中經過化學法提取制成的新型環保再生纖維。此產品因其是廢物再利用,很環保,因此很受青睞。
消費前 vs 消費后:消費后是重要突破方向,受制于技術水平規模仍然較小。消費前再生尼龍和消費后再生尼龍區別在于原材料來源,消費前再生原材料主要為聚酰胺類制品在生產中所產生的廢料、邊角料等(包括廢絲、廢布等尚未觸達終端使用的廢棄物);消費后再生原材料主要包括廢棄地毯、廢舊漁網、工程塑料、廢棄服裝等。
2消費后再生的轉化流程
消費后的再生面料,需要經歷一系列復雜而精細的工藝流程。首先,收集來的廢棄地毯、廢舊漁網、工程塑料、廢棄服裝等會被進行分揀和預處理,去除雜質和非紡織成分。然后通過物理法和化學法將其分解成纖維狀。這些纖維經過清洗、梳理和重新紡紗等工序,最終被織造成新的面料。整個過程中,先進的技術和嚴格的質量控制確保了再生面料的品質和性能。
物理法 vs 化學法:
物理回收法指未經過終端消費者消費使用過的產品,其纖維來自紡織產生的廢絲,面料邊角料,經過熔融,形成切片。
化學回收法指經過終端消費者使用過的產品,其纖維來自是從廢棄服裝制品、廢棄海洋漁網經過分類、挑揀、去雜,再經聚解,去色提純,聚合形成切片。
從原材料來源以及技術要求來看,化學回收法>物理回收法,化學法適用范圍更廣。
3消費后再生面料推薦
頭部品牌牽頭推動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是紡織服裝行業中長期發展的主線,海外頭部品牌近年來也不斷加強環保布局。
我司應對市場需求,推出了系列消費后再生面料。
推薦面料一
FHXTT223027S
230T消光平紋消費后再生
成分:100%N消費后再生
規格:70D N*160D N
門幅:149
克重:119
撕破:43.7/35.5(擺錘)
斷裂:915/784
推薦面料二
FHCTB226018S
260T消光0.25*0.3平格(漁網回收)
成分:100%N消費后再生
規格:70D N環保*160D N環保
門幅:147
克重:144
撕破:62.4/57.6(擺錘)
斷裂:1025/995
2面料應用
再生面料廣泛用于時裝、羽絨服、運動服、箱包及里料、雨傘、帳篷、睡袋、鞋履、家紡等眾多領域。
夾克
服裝應用
3消費后再生市場前景
面對紡織行業環境污染問題,全球能源緊張問題,防止全球氣候變暖方面,《巴黎氣候協定》重回輿論熱點,其衍生的環保可持續性理念在全球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討論,推動著時尚業向可持續性模式的轉變速度加快。
隨著頭部品牌積極倡導使用再生尼龍,推動了產業鏈發展。
消費后再生纖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消費后再生尼龍潛在需求日趨增大,滲透率提升空間巨大。